刘伯温加拿大预测pc28
小米15 Ultra影像评测:无限逼近专业相机,情绪价值拉满
发布日期:2025-03-07 12:32    点击次数:139

2 月 27 日,小米"双 Ultra 发布会"震撼全网。虽然有小伙伴飞赴北京现场报道,不过由于发布会内容过于丰富,雷科技 MCN 还是临时抽调了 2 个小伙伴值班报道。

抓大放小地看,其实小米这次发布会也就三个核心产品:

6499 元的顶级安卓影像旗舰小米 15 Ultra;

52.99 万的小米 SU7 Ultra,将性能豪车做到了极致性价比;

15999 元起来的小米米家中央空调 Pro,让友商直呼"雷军太狠了"。

简单地说,这个发布会就是小米独特的"人车家生态"的展现,这关系到小米版图有多"宽广",手机 + 家电 + 汽车,每一个都有千亿美元甚至更高的估值空间;展示的"高端化"方向,则关系到小米的利润。高端化,让小米能赚钱;赚钱,才能更好地投入到 AI 等研发;研发而非组装,从"贸工技"到"技工贸",才能做出真正创新的、有竞争力的、能高端化的产品。

在小米 15 Ultra 上,"高端化"的价值就体现得淋漓尽致,雷科技在评测后对此更有深刻感受。

曾经,安卓手机在影像上的突破主要靠算法。不过从小米 12S Ultra 开始,小米对在影像方面的追求就换了个方向,不再卷画质和算法,而是尽可能去还原真实现场,拒绝各种算法痕迹。

(图片来源:雷科技摄制)

小米 15 Ultra 沿袭小米影像理念,在真实性上再一次提升。在进一步提升的光学硬件基础上,小米对于算法的全新理解让小米 15 Ultra 成了目前最让我惊喜的影像旗舰。

小米 15 Ultra 的主摄仍是我们的老朋友 LYT-900,相比第一代一英寸传感器,它的动态范围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。

用最简单的话来说,就是画面的层次感变得更丰富。

这一点在拍摄光影下的建筑物时感受非常明显。不过近期雷科技所处的广州正值回南天,天气不太好,故样张效果大打折扣。

当然,最大的提升还是整体影调风格。如今的小米对影像有了更深的理解,小米 15 Ultra 的样张拥有更丰富的细节,孤独细腻,主次明确,远近分明,更具层次感,这跟软件算法的升级脱不开关系。

手机影像相比传统相机最大的优势在于更丰富的焦段,能给摄影者提供更好更大的视野范围和更灵活的构图思路。不止是主摄,小米 15 Ultra 的各个摄像头表现都很顶,也是目前少有的全焦段大光圈选手。

小米 15 Ultra 的长焦是吸引我的关键要点,它拥有目前手机长焦中最大的等效光圈和进光量,兼顾弱光成像和综合远摄能力。

尤其是这颗 4.3 倍等效 100mm 的长焦镜头,够长的焦段让它自带更强的空间压缩感,只需要我简单构图就能拍到一张角度比较有意思的照片。

这一点我们从官方提供的数据中就能看出:1/1.4 英寸大底、14EV 高动态范围、 4 个独立的 Micro-Lens、2.51 厘米的物理焦距 ...... 如果不是出现在小米 15 Ultra 上,这颗传感器完完全全是旗舰主摄水准。

而且两亿的超高像素也带来了堪比主摄的细节,若不是水印下方的焦段数据,我估计不少读者都误以为这是主摄拍摄的。

借助这个解析度和焦距,我们能够在间隔几十厘米的情况下给物体拍摄一些微距特写,在游览博物馆时非常实用。

这颗长焦还支持 8.7x 和 17.4x 的无损裁切,我们可以在拍摄时单击 4.3x 按钮切换到 200mm 和 400mm,这个小细节做得非常不错。

小米 14 Ultra 上的超级长焦功能也被保留了下来,当我需要拍摄 30 倍以外的场景时,它能通过 AI 算法计算出远处的图片信息,然后对细节进行还原。放在过去,没有尼康 800 定"硕大的肌肉"(摄影圈老梗,因为相机的超长焦镜头非常重),很难拍出这样的画面。

不过从照片中也能看出,虽然花体部分的细节保留得不错,但背后的墙砖还是暴露出了 AI 算法的缺陷,这一点就见仁见智了。

长焦微距功能被移到了 3 倍长焦镜头上,但在默认模式下拍摄近物时会经常自动跳到其他镜头裁切拍摄"假微距"的情况,建议大家在设置中关闭自适应镜头选项。

可变光圈的缺失对我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,在使用小米 13 Ultra 的两年中,除了突发奇想拍摄一些星芒照片外,可变光圈的特性我在日常拍摄中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。不过对于部分用户来说,可变光圈在一些场景下还是有价值的,小米 15 Ultra 因为体积限制去掉了这个小特性,我还是感到有点可惜。

小米 15 Ultra 影像的一大卖点是「夜神」,这个名字放在摄影领域可是响当当的存在,除了尼康 Z 58mm f/0.95 和徕卡 M 50mm f/0.95 外,没有一颗镜头敢自称夜神。

顾名思义,夜神意味着它在暗部场景下的表现远超同类产品,无论是进光量还是光圈大小都是行业顶尖水准。

小米 15 Ultra 的夜景自然是引起了小雷的期待。

在一个几乎没有任何光源的房间中,开启夜景模式和关闭夜景模式的样张完全是两个世界,而小米 15 Ultra 的夜景算法并没有留下很严重的数码味,光源非常自然。

而且这套算法不止适用于主摄,长焦也能吃满,效果嘛大家看图便知。

最后聊聊视频录制,小米 15 Ultra 支持全焦段的 8K/4K 视频录制,再加上小米自研的自研防抖系统,能够有效防止防抖失效、画面模糊的问题。小米 15 Ultra 终于在视频录制上有了跟 iPhone 对打的能力。

总体而言,小米 15 Ultra 的影像体验还是用小雷之前的那句话总结:指哪儿打哪儿,在拍照的时候有种如臂使指的畅快感。用它拍照会给人一种信心很足的心里暗示,就像我之前看到的那条评价一样:让普通人也能拍出有质感的照片,这就是最有意义的进步。

其实最考验厂商对影像风格理解的场景,还是黑白。

市面上几乎每一台影像旗舰,我都会优先尝试一下它们的黑白滤镜风格做得如何。想要做好黑白,就需要对黑白有一套独特的理解:照片的光影、灰阶的过渡以及画面的对比,才能让整张照片看起来更加有魅力和故事感,或者说真正的黑白影调可以通过淡化色彩的方式来强调主体内容。

在自带的徕卡单色 HC 滤镜下,小米 15 Ultra 的样张画面观感通透,它在对比度、灰度、黑色、白色亮度上的调控相当到位,无论是楼梯的阴影,还是玻璃反射灯牌的高光,都被准确记录下来,很好地还原了真实光影的层次关系。

而且在色彩方面,小米 15 Ultra 也提供了很多特色鲜明的滤镜,还可以自定义风格预设,例如我们可以调整影调、色调、饱和度等参数。在徕卡经典和徕卡生动风格下,调整不同的自定义风格,还可以再叠加徕卡自然、徕卡鲜艳、HC 等滤镜,多重的自定义下能使之直出非常多不同的风格的作品,适合不同的场景。

我们也可以在专业模式中设置各种预设场景,里面的所有参数均可自行设置,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,还可以通过导入外界压缩包的方式来获取,有一点我在使用尼康 ZF 时的感觉。

小米的风格化照片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并影响消费者的审美,在审美普及这件事上,小米做得很好。

而这些,还只是小米 15 Ultra 的冰山一角,下面说说手柄。

从小米 13 Ultra 开始小米就为其配备了一套摄影手柄,不过早期的手柄确实谈不上好用,除了能让手机看起来更像相机更有逼格外,似乎没什么亮点。

而小米 15 Ultra 这套手柄,无论是操作逻辑还是所提供的情绪价值都有了巨大提升。

最明显的就是快门按键上的螺纹旋钮以及快门拨杆,这两个小东西并不会给拍照带来实际提升,但复古和玩乐属性一下子就提升上来了。

跟之前一样,小米 15 Ultra 摄影手柄内置有电池可为手机供电,上方的波轮、快门按键、录制按钮可直接操控拍摄页面,后方的 67mm 的滤镜转接环可以无缝接入白柔、黑柔、偏振镜等各种滤镜。

比较有意思的是,当你接入这套手柄后,在手机的街拍模式中就会出现一个新界面,熟悉徕卡相机的读者们一定发现了,这不就是徕卡 M 系列相机的经典界面吗?无论是布局、操作逻辑还是最细节的字体,小米 15 Ultra 都做到了完全一致。

还是那句话,情绪价值拉满,这台小米 15 Ultra 极大地激发我出门扫街拍照的欲望。到了周末,我再也不想宅了,我只想用它出门拍照,哪怕广州下雨也没所谓。

作为摄影发烧友,小雷一直十分看重手机的 RAW 拍摄能力,它决定了手机照片的后期上限,但在这方面目前能让我满意的只有 iPhone 一家。

那么小米 15 Ultra 又如何呢?在一些特定场景中,其能实现 16bit 色深的 UltraRAW 录入,而 RAW 照片最高只能到 14bit,这应该也是目前唯一一款不依靠第三方软件实现 16bitRAW 输出的手机。

(图片来源:雷科技制图,上为 UltraRAW,下为原生 RAW)

后期调整时,UltraRAW 的色彩信息也会比 RAW 文件好很多,能够回拉出更多的色彩细节;对于一些高对比场景,我更推荐使用 UltraRAW 进行拍摄。

在存储方面,一张 1250 万像素的 UltraRAW 格式照片占用储存体积在 40M 上下,如果像素全开(5000 万像素),体积就会飙升至 70M 左右,如果你很喜欢小米 15 Ultra 的这套 UltraRAW,我建议购买顶配的 1TB 版本。

顺带一提,小米 15 Ultra 的四颗镜头都支持拍摄 UltraRAW 格式,不过估计是现阶段的 UltraRAW 格式无法做到全像素输出,所以在切换到超长焦的 2 亿像素时,系统会弹出仅支持 jpg 的选项。

这里顺带给各位对比一下两亿像素全开和默认模式下的解析力差距。

(图片来源:雷科技制图,作为 2 亿像素,右为默认输出)

差距倒是一眼就能看出,但两亿像素那恐怖如斯的占用体积和处理速度,小雷建议是没有特殊需求没必要打开。

小米 15 Ultra 的特性就决定了它的周边配置没有太多可聊的地方,这里简单罗列一下:226g 机身重量、骁龙 8 至尊版处理器、2K 分辨率 120Hz 支持专业原色的 6.73 英寸屏幕、6000mAh 电池、90W 有线充电 +80W 无线充电、天通卫星通信、北斗卫星通信等等,旗舰机该有的配置它都有,影像外的评测以及产品解析,欢迎大家全网搜索"雷科技"查阅。

最后,按照惯例,我们用雷科技评测模板简单总结一下小米 15 Ultra 的影像表现。

优点:

1、硬件和软件算法提升明显,成片率进一步提高;

2、焦段齐全,每颗镜头都是主摄级别。

2、UltraRAW 让后期空间变得更大,是"大众设备专业化"的思路;

3、徕卡字体、徕卡相机界面和摄影手柄,将情绪价值拉满;

缺点:

1、握持感比较一般;

2、附赠的手机壳质感一般。

价格方面,小米 15 Ultra 的售价如下:

12+256GB:6499 元;

16+512GB:6999 元;

16+1TB:7799 元;

16+1TB(双卫星版):7999 元。

(图片来源:雷科技现场摄制)

无论是作为一款超大杯的旗舰手机,还是一款主打拍照的影像利器,小米 15 Ultra 都几乎没有短板。而在影像影调方面,小米也继续巩固了自己的风格,完美诠释小米对于影像的理解,把影像基因深深地和小米 Ultra 系列绑定在了一起。

另外小米 15 Ultra 的周边配置也证明它是一台彻彻底底的顶级旗舰手机,不管你是需要超强的影像、旗舰的性能还是更专业的屏幕,它都能够完美满足你的需求。

影像 Ultra、强度 Ultra、电池 Ultra、通信 Ultra、性能 Ultra,小米 15 Ultra 是迄今为止小米最好的 Ultra 手机。先不说它能不能算得上是「安卓机皇」,但起码友商的产品想要超越小米 15 Ultra,确确实实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。

(图片来源:雷科技摄制)

小米 15 Ultra 会是小雷 2025 年的主力机之一,它所给我带来的惊喜已经完全超过售价本身,要影像有影像、要性能有性能。几乎我需要的所有东西,它都能满足我。这就是小米手机高端化的成果,强大的技术研发驱动下,小米产品更能打,为此,用户愿意付出更高的品牌溢价,而这,正是高端化的结果——而非目的。

雷科技也非常期待后续友商们会拿出什么级别的产品,才能跟小米对打。



上一篇:地理三吉六秀纳水
下一篇:线上线下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全国平台监管,教育部发文